刘备去世前后,蜀汉的人才对比差异为何如此大?有个人负主要责任

2020-09-22 12:59:30 作者: 刘备去世前后

三国演义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通俗小说,也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据历史事实三国志改编,虚实结合的小说,其人物及故事影响后世甚远。

有一说皇太极就是效法三国演义,击败明朝和李自成等农民军,进而成功入关。也有传言日本战国时代德川家康就效法诸葛亮的空城计,让武田信玄中计。不管这些说法的真伪,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确实有许多公司以三国演义的范例来作为商业政策的借鉴。可以说三国演义在华人心目中已占据了真实历史的地位。

笔者一向喜爱历史,陈寿的三国志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是我私心所爱的读物。重温三国演义,笔者特别对于蜀汉的兴衰极为感慨。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刘备就个人才能而言,并不出众,对比曹操及孙权,他的资源也不丰富,然而最后却能以鼎立之姿与曹孙两人齐肩,靠的就是人才。包括简雍、孙乾、麋竺、诸葛亮、马良、庞统等等,个个都有治国的长才。

尤其当时俗语有云: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一举得二,无怪乎他踌躇满志。文臣之外,其麾下武将也赫赫有名,如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以及魏延等均是一时之选。人才济济是他成就一方霸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刘备善于发掘人才,也积极地留才用才。为了求才,他可以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造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美谈,为了展现爱才,他可以在长坂坡之役后怒摔其子,致使赵云等众部将忠心跟随。他知人善任,又用人不疑,使文才武将各得其位,一展长才。

同时他网罗人才也不为地域籍贯年纪所限,例如马超虽来自西凉,在投入蜀汉阵营后依旧被委以重任;例如黄忠,年纪虽大,仍被敬之以将才。这么一个集合天下各地菁英的团队,正是刘备可以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的最大资产。

然而在刘备在白帝城含恨而亡,诸葛亮接手的后蜀时代,人才断层成了蜀汉的最大问题。其实在西川刘璋降后,他的阵营还有很多文武百官,如李严、法正、谯周等,都为刘备所用,但是在诸葛亮主政之后,他所相信重用的还是原先荆州的人才。

随着时间过去,原先的将臣死的死,老的老,人才的凋零无可避免,他又没有积极在当地育才,培养新血来承继前人的努力。虽然在六出祁山的后期,招降了姜维,但已无力可回天。这才有了后来“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故事。从这个角度看来,蜀汉的历史,可谓成也诸葛,败也诸葛。

如果当时诸葛亮能和刘备一样,广招天下能人,发掘当地人才,或许三国的故事会有不一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