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优客·教师节丨古人的“尊师重教”能到什么程度?

2020-09-10 18:24:17 作者: 木石优客·教

老师,传道,受业,解惑,他们用最朴实的关爱培养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他们的辛苦付出值得受到尊敬。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尊师重教历来是传统美德,我国早有“教师节”这一概念。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一起探寻古代教师节如何过。

教师节小历史

中国教师节已有超过2500年的历史了。但古代的教师节不像现在,每年只有一个特定时间。算起来,古代老师可以“任性的”把任何节日当成教师节庆祝。不过,要是细究教师节的时间,还是能有个大致定论。

非仪式类教师节

这类“教师节”定在一学年的开始或结束,又或是私塾开办或关闭的时候。学生向塾师送去银两或礼物,这叫做“节仪”,是向老师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

仪式类教师节

三节:端午节、中秋节、年节(春节);

两寿:孔子诞辰日和塾师生日。

当然,最初的教师节可以追寻到汉代,那时出现了学校的实体。源于《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教师)。”从文字记录中看出,每个学校都配有了一定数量的老师。

汉、晋时期,每年孔子诞辰日(农历8月27日),皇帝在一众文武官员的陪同下祭拜孔庙。

——黄宗羲·《与陈乾初论学书》

除了祭拜仪式,孔子生辰这天的活动还不少。皇帝邀请在最高学府授课的老师们入宫,好吃好喝一并奉上,席间更少不了吟诗作乐。在皇帝的带领下,各地官府跟着效仿,不仅要祭奠孔子,也要“置休经师”、“授束脩(干肉)”。

汉代一系列纪念孔子的活动体现了朝廷对孔子的敬重和对教育的重视。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法认定孔子生辰日即为“法定教师节”,但从那时起,教师也能从休假、聚餐、“收获”满满幸福了。

每年农历8月27日祭拜孔子的传统还在延续。除了固定环节——“祭祀孔子”的典礼越发隆重且规范外,唐宋时期,朝廷还从各地征集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名单,向他们发放赏银,当做奖赏。而清代,薪资的提高,升职机会的增加见证了古代教师地位的崛起。

古代教师从业者的那些事

古人对恩师的称呼多达十几种:师长、夫子、山长、先生、师傅、师父、西席、教授、宗师、教谕、讲郎、学博、助教、师保。

想在古代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西汉之前,教师采用推荐制,无需持证便可上岗。

东汉,有了“从业资格考试”一说。在相等于教育部组织的考试中合格才能成为太学博士(古代擅长某一门学问或传授经学的官职名称)。教师的年龄不得小于50岁,并教授过50名以上的学生。

完备的官学制度(公办学校)在隋唐时期形成。教师从业资格和教学能力有了标准的考查流程——设置定期“考课”。俗称每年一小考,三至五年一大考,而且,又看重一名教师的授课数量。

宋代,民办学校登上历史舞台,私立书院、官学两手抓。宋熙宁八年(公元1076年)施行的“教官试”制度被列为中国教育史上最难通过的教育主管和教师资格考试。考试过严带来的是低通过率,元丰元年,全国州、县的教授“只五十三员”(史料:《文献通考·学校七》)。

明代,教学质量“锁上了”升学率。明朝出现的新型考核法是“学官考课法”,老师能否升职和学生考取的功名紧紧相连。

古代优秀教师代表

孔子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上榜理由:门下弟子三千,改革中国的教育理念,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生代表:颜回、闵子骞,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