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来上海,到上科大“追梦”物理|开学季新生影像故事

2020-09-12 07:14:49 作者: 从武汉来上海

图书馆,是最令赵衍智神往的地方。“一走进庞大的图书馆,我被震撼到了。”赵衍智说,哪怕是学校所有本科生都坐进去,也不会找不到位置。学校图书馆一共开通网络数据库148个,校内用户可查到外文期刊近1.5万种,外文图书17万种;中文图书100万册,中文期刊0.8万种。学科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电气与电子学等多个领域。“这些海量的信息,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深深地吸引我,对我来说,是一种十分欢悦的体验。”赵衍智一脸神往的表情。

离开父母,当然有些人生地不熟,也是赵衍智第一次离开父母到这么远的城市。“离别的思念总是有的,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赵衍智说,想念他们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打电话或视频聊天。对于赵衍智来说,离别是一种思念;对于父母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挂念呢?“我父母希望我第一个月每天打个电话报平安,第二个月隔天打个电话,越往后,频率可以逐渐减少。”赵衍智望了望远方,若有所思地说:“其实,我和父母都已经在渐渐适应这种“分别”,而这种分别也是一种锻炼。”

赵衍智在和父母通电话。

【颠覆传统的宣讲会】

9月2日,大一新生选课宣讲会上,辅导员详细地讲解着关于选课的内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选课方向、选课要求,课时、学分,考核方式……赵衍智听得尤其认真,他时不时在笔记上飞快地记录着。回到宿舍,他便和舍友们讨论起选课来。

“印校长的话,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上科大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资源。”赵衍智对上午宣讲会的内容意犹未尽。办学理念方面,最令赵衍智感到“颠覆”的是:以往固有的观念是,学习最重要的是方法,知识本身倒是其次的。“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是为了同一个高考目标在学习,学习的情景是这样的:拿到一本教科书后,要把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细节都要熟记于心,背到滚瓜烂熟,哪怕是角落里的注解小字,生怕考试会考到其中某个知识点。”赵衍智说,但是到大学,学习就不一样了,印杰副校长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如何只花60个小时看完一本1000页的书?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学习要讲究方法,知识背后的逻辑更重要。

“还有一点令我吃惊的是,学习的课程不简单以专业来划分,而是以学院为单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通识教育。”赵衍智说,虽然我是学物理的,但是我在物质学院,也得学化学、生物等等学科。“这种培养方式,一方面能让我们储蓄更多知识,培养更多能力,开拓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有更加成熟的心态来应对未来科技的风云变幻,也让我们有更加丰厚的能力去处理未来跨学科的科技问题。”

为何选择物理专业?从小的兴趣爱好是关键。“我从小就喜欢研究物理方面的问题,动手做实验,拆装一些电器。”除此之外,赵衍智还有一个梦想:我觉得对一个国家来说,物理的发展能很大程度上推动一个国家高精尖技术的发展,物理是很多学科的基础。我希望自己能学好物理,能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每一层宿舍楼两侧各有一间活动室。这里,响起了赵衍智用小提琴演奏的《我和我的祖国》,深情的乐曲声似乎在诉说着莘莘学子对祖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