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说出一句话,老将廉颇泪流满面:30年内,赵国必亡

2020-09-13 21:37:09 作者: 赵王说出一句

赵王说出一句话,老将廉颇泪流满面:30年内,赵国必亡!

战国时代的中原大地纷争不断,各路诸侯纷纷各显神通,无数的百姓在那个年代成为了君王野心的炮灰,那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但是,残酷的远不止战争,还有人心。

战国的一件事情被中国的文人念叨了很久,那就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卸磨杀驴的行为实在是令人胆寒。"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作为战国末期的四大名将之一,廉颇将军竟然要用这样的方式试图复出,如何不令人为之叹惋?

但是廉颇最终没能完成他的心愿,赵王被左右人蒙蔽了双眼,最终在楚国寿春这个地方郁郁而终。"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廉颇一生的夙愿,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燕赵大战以后的廉颇再也没能踏上属于他的沙场。

在廉颇遭受凄凉的晚景之前,赵国内部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此时的赵王说了一句话,让老年的廉颇泪流满面,廉颇也由此料定赵国必定因这两个人而灭亡。

公元前245年,赵国国君赵孝成王去世,赵国内部的大臣们就立新王的问题打得不可开交,最终公子赵偃在郭开的拥护下成为了新主,这就是历史上的赵悼襄王。

赵悼襄王上位之后马上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并且告诉左右的人:"乐乘是比廉颇更合适的人选,还是让乐乘来担任军中的主帅吧。"这便是廉颇出走事件的最初缘由,廉颇的出走正是他忠心耿耿的体现,在廉颇之前的很多名人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例如当年联合五国伐齐的乐毅,在遭到了君王的猜忌之后马上出逃,这才没有白白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其他的著名人物例如孟尝君、田单、信陵君等人,都有过在不利情形下出走的行为,而这些人的君主在国家有难时,也曾请他们回国效力。

廉颇的出走一方面是缓和国内的政治矛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全自己,但赵王接下来的作为就让他十分寒心。"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

果不其然,赵王在与秦国数次交战失利之后,还是想到了老将军廉颇,并且派人请他回到赵国效力。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赵王当时派遣使者带了一副名贵的铠甲和四匹宝马作为礼物,希望能够得到廉颇的原谅。

但赵王在使者临行前所说的一句话令廉颇泪流满面:"廉将军年纪大了,还能吃得下一碗饭吗?"这件事就是"廉颇老矣"典故的由来。

赵国的使者在临行前被廉颇的仇人郭开买通,于是他回国之后便向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意思就是说,廉颇虽然还能吃得下饭,但是只一小会儿的功夫,就上了三次厕所。赵王听完这句话之后,便嫌弃廉颇年老体弱,没有召见廉颇回国。

得知此事原委的廉颇流下了眼泪,他知道赵国必定会因郭开和赵悼襄王两人而灭亡,不久之后便郁郁而终。

果然,公元前229年,赵国大将李牧、司马尚二人被赵王杀死,赵国在公元前222年被秦国攻破过都邯郸,在赵王罢免廉颇后,赵国仅仅存活了不到30年!

李牧和司马尚二人被杀的罪魁祸首,正是赵悼襄王身边的宠臣郭开,而此前取代廉颇的将领乐乘,同样是郭开派系的人。

昏君与奸臣一直以来都是成对出现的,赵悼襄王这样昏暗的君主,加上郭开这样奸佞的臣子凑在一起,赵国有什么理由不灭亡?

赵悼襄王在王翦破赵的同年去世,赵国公子嘉逃到了代这个地方苟延残喘,在坚持了6年之后被秦国吞并,廉颇临死之前的话果然应验。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果真如此,赵国本是三家分晋后的新兴诸侯国,新兴的国家固然有它的优点,但毕竟还是缺乏一点底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