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继承人的教育制度:东宫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020-09-14 20:36:27 作者: 一个王朝继承

引言

东宫制度是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古代封建社会之中,东宫是封建时期太子也就是下一任皇帝居住的的方。东宫并不仅仅是一个宫殿场所那么简单,更多的是皇家传承的制度上。包括了立储的原则性问题、教育皇太子问题。东宫制度的历史也是悠久,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随着历朝历代君主专制不断的加强东宫制度也是不断的发展,但是到了唐代的时候出现了衰落,并伴随着后面的朝代逐渐走向衰落。

明朝是一个君主专制十分强的国家,明太祖朱元璋诛杀胡惟庸的时候代表了丞相的相权再也不会登上历史的舞台,君主专制开始走向了巅峰时期。由于没有丞相的辅佐,作为君主自然要包揽了丞相的所有任务,君主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东宫的教育也是更加的重要,明朝的东宫教育在以往朝代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对于东宫的师傅的选择和教育在明初的时候也是培养了不少的杰出君主。东宫制度是历代王朝培育下一任皇帝的主要措施,所以他们更注重于东宫制度的建设。在明代出现了与以往唐宋时期不同的东宫制度。

太子老师太傅

从明代的东宫制度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风貌。最为重要的是,东宫制度能够对当时政局的演变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这是与皇位的传承密切相关,明代的东宫制度实现了皇位的交替,并且很长程度上影响到了国家政权的稳定。东宫最早来自于周代的时候,周王朝进行分封各个诸侯时,或者是指建筑物的地名。

在后来被赋予了特定的政治含义,逐渐成为太子形成的制度。这种政治制度的发展也是经历了萌芽和发展的过程。作为政治制度的东宫制度也出现了与各个时代相适应的特色和内涵。研究东宫制度能够让我们发现古代封建帝国的继承制度。一、东宫制度的历史

东宫制度的历史追溯到了商周时期,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嫡长子继承制度,这是一种传承制度的开始,到了春秋的时候东宫制度就已经完全形成。从夏朝开始我国进入了文明社会,父权的继承关系开始了传承。最高统治者在少数人手中传承。《史记》记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周朝分封诸侯

西周时期确立了宗法制度规定了权力和财产分配的方式。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霸嫡长子继承制度受到了冲击,但是仍然是在一家一姓上进行传承。秦朝开始秦始皇迷信认为自己长生不老所以并没有设立太子。但是在汉朝的时候正是建立了皇太子,刘邦册封太子确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东宫。太子是下一任的储君,对于太子的教育就不能和平常人一样。不仅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还出现了专业的教育师傅,既注重了文化理论还注重了政务能力的锻炼。

自商代到了汉代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东宫制度已经从初步形成到了成熟,在东宫制度下培养了不少合格的帝王接班人,这种格局给后代的东宫模式奠定了规范。隋朝和唐朝的时候东宫制度达到了鼎盛时期,讲究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唐太宗力武力夺取政权破坏了这种继承制度所以在唐代的时候继承是不固定的。而且还在唐代后期的时候,皇帝大多是宦官所拥护甚至宦官拥有了军权。所以东宫制度变得如同虚设。

《史记》二、明代的东宫制度

农民战争最后的胜利者朱元璋登上了皇位,大明的世界终于开始。最后一个汉族封建政权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朱元璋对于皇位继承是十分看重的。在登基的时候就已经册封了皇太子东宫的建设也随之开始。明代的储君制度依旧是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皇太子的选立上能够在东宫的只能是嫡长子,其余的皇子是藩王。这种明代的东宫制度深入人心当作了教条,就算是在明中期时期的皇帝也不会触碰教条规矩。

明代的皇太子册封的时间都是比较早的,因为早的皇太子出现能够显示国家后继有人能够稳定内外人心巩固国家统治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杜绝了后妃和宦官等野心家的非分之想,太子在东宫之中参加政务活动、学习知识等。不仅选择德高望重的老师进行道德文化的熏陶还要从各个方面锻炼太子治国理政的能力。培养皇储所设立的相应地教育机构必不可少,对于太子的教育师傅也是最为重要的选择结果,因此朝廷对于太子师傅的选择是十分注重的。明代皇储的册封年龄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的年龄出阁教育也是不同的。出阁教育是直接影响到了皇太子的后半生涯,同样皇太子的出阁教育也是有效治理国政的能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