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一贬再贬,却写出人生最豁达的一首诗,令人叫绝!

2020-09-10 14:05:19 作者: 苏轼被一贬再

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史,诗人遭遇贬谪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在唐宋时期十分普遍。当诗人来到穷荒僻远的贬所,他们所面对的除了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恶劣,还要承受心灵的百般孤独。故诗人在贬谪后,还能保持豁达乐观的襟怀就尤为难得。苏轼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绍圣元年(1094年),宋哲宗亲政,蔡京、章惇等执掌朝政,专整元祐旧臣。苏轼便成了打击迫害的主要对象,被一贬再贬。先是由英州被贬到惠州,最后被贬到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前后七年时间。直到宋哲宗病死,宋徽宗即位,苏轼才遇赦北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它便是苏轼于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自海南北还时所作。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苏轼被贬南方的经历,表达了苏轼北还的兴奋之情,和豁达乐观的襟怀。全诗多次运用“比”的手法,意味深远。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苏轼的这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首联“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是苏轼夜间渡海时所见。意思是说,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时间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风雨交加的天气终于变得晴朗了。“苦雨”,是连绵不断的雨。“终风”,即大风。由此可见,苏轼从“苦雨终风”的黑夜里,看到了“参横斗转”的惊喜之情。也透露了苏轼心境的明朗。

颔联“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是说,浮云散开,月色澄明,雨止风息,还有谁来点缀呢?这天容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的。言下之意,就是说那些居心不净的小人掌权,弄得天下“苦雨终风”,如今“云散月明”,天下自然“澄清”。也就是苏轼终于恢复清白之身。

颈联“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引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典故。意思是说,我的道既然在海内无法实行,那就坐上木筏子飘洋过海,也许能够实行吧。苏轼也提出过改革弊政的方案,但未能实行,反而被贬到海南。但苏轼在海南却也没有能够实行所谓的“道”。故苏轼在这里发出“空余鲁叟乘桴意”的感慨。

尾联“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意思是说,我这次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但我不悔恨,这次远游恰恰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这两句诗可以说是将苏轼豁达乐观的襟怀体现的淋漓尽致。“九死”和“兹游”,并不局限于说是苏轼被贬海南的经历,而是苏轼对其一生整个被贬经历的概括。即苏轼经历了多次贬谪,但他不为自己所作所为而后悔,而把这种经历看作是一场游历。

综观苏轼的这首诗,我们能够体会到苏轼在被一贬再贬后,仍然能够持有豁达乐观的襟怀。所以苏轼这首诗,堪称史上最豁达的诗,值得我们学习并终生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