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廷杖:是皇帝强调皇权的方式、平衡朝政的手段

2020-09-10 19:30:26 作者: 明朝廷杖:是

三、廷杖是皇帝平衡朝政的手段

明太祖作为自己打江山的官一代,自然清楚从无到有的艰辛,也更加明白从朝廷政事到各大小官员的平衡是多么的重要。"廷杖"作为维护皇权的一大利器,不仅能够强调皇权威严,也能够平衡官员之间的琐事。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三三》中提及。"司礼监、锦衣卫上分坐左右,列校行杖之轻重,匪独察二人之语言辨其颜色也。黠者每视其足,足如箕则囚可生;尖一敛,则囚无生理矣"

也就是说,在执行廷杖时,执行者会观察监刑太监的脸色及言语,然后观其脚尖,如若监刑太监的双脚外开,那么这个囚犯就能够活着撑过这次廷杖;如果监刑太监的脚尖内敛对碰,那么这个囚犯就绝没有生还的机会。

这可以说是廷杖的潜规则,一旦执行者没有按照监刑太监的脸色行事的话,那么他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样的潜规则让皇帝可以轻易地掌握大臣们的生杀大权,且不用过明路,说一句体虚没挨过廷杖就行了,毕竟普通人也不会想到挨几下屁股打就会丢命。廷杖结果的"可大可小"让皇帝可以依情况处理,有时候小惩大诫,有时候雷霆万钧。

"廷杖"起初与"锦衣卫"、"刑科"一起作为皇帝的左膀右臂,也是办过一些有益于朝政的事的。

但是过犹不及,到了明朝中后期,"廷杖"成了皇权与文臣之间角力的武器,古代文人向来自视甚高,而受过廷杖的文人大臣更是将其视为自己的勋功章,四处受到吹捧、洋洋自得,以为自己为国家做了多大的贡献。

而这种风气一旦兴起,文人大臣们像是要把皇帝气死一般的上奏,而明中晚期的皇帝们均是不恤国事、贪图享乐之辈,面对口诛笔伐的士大夫们更是一个不爽快就打死,双方的冲突在"廷杖"的助力下愈演愈烈。

明太祖朱元璋向来认为乱世用重典,也要求自己的子孙的遵从。然而明朝开国初期所用的重典却不一定适用于明朝中晚期,且与使用者的能力也有关系。

"廷杖"作为皇帝专用手段固然在初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需要使用者们因地制宜,结合环境思想与自身能力做出一定的改变。

参考文献:

1.《明史》

2.《历代刑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