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给齐桓公一奇策,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今被美国运用得炉火纯青

2020-09-10 19:29:58 作者: 管仲给齐桓公

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之一,作为当时社会中的优秀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曾提出过很多利于齐国发展的良策。

因其在古代历史中的卓越贡献,他又被世人尊称为“管子”,以及“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等。

大家熟知的士农工商划分,其实就出自《管子·小匡》,原文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管仲十分重视老百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深刻意识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这完全符合他政治家的身份。

在管仲辅佐齐桓公走上富国强兵,亦或是第一个登上春秋霸主的道路上,他提倡积极发展农业经济,同时积极利用商业经济,为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助力。

可以说如果没有管仲,齐桓公想要称霸春秋,想必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管仲是一个少有的奇才,尤其是在军事方面更是独占鳌头。

他深知《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不战”可以最大限度的损失;“屈人之兵”则可以赢得战争胜利,这便是懂得借助“大势”。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争的最高境界,说白了不使用武力就能胜利,或者说令敌人胆寒而投降,这才是兵法中最上等的策略。

纵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是获得胜利的一种谋略,但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大智慧。

管仲作为春秋时期的军事家,是最善于运用兵法打仗的人。但是作为一位精通经济管理的宰相,他看到了兵法与商战之间的契合点。

那就是,如果能用经济施压的策略,便可以达到屈人之兵的目的,那么有何乐而不为呢?一、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场经济战

1.不动一兵一卒,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而至

齐国和楚国,作为春秋时期势均力敌的,两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在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成为了当时社会中的两个主角。

由于双方的实力势均力敌,所以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摩擦,这让一心想要称霸的齐桓公,深为恼火。

《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中,曾记载过一段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

精通经济的管仲,在细致琢磨之后,为齐桓公献上了一条奇策。而这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经济战“公贵买其鹿”。

简而言之,就是让齐桓公花派人,花大价钱去楚国购买野鹿。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相信大家了解了这场经济战之后,就会佩服管仲的过人智慧了。

2.齐桓公“好鹿”,楚国经济危机四伏

管仲在齐桓公的授意下,派遣了一百多位实力雄厚的商人,前往楚国购买当时比较稀少鹿。

这种鹿只有楚国才有,并且楚国人根本不珍惜这种动物,他们只是把鹿当餐桌上的食物而已。

基于这种情况,管仲派人散布消息“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生活在楚国的商人听到了这个消息。

为了能够从中获得利益,这些楚国商人开始大肆购买鹿。这样原来仅售买两枚铜板的鹿,被出国商人炒到了三枚铜板一头。

甚至随着收鹿的人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三枚铜板一头,价格逐渐涨到了五枚铜板甚至更高。

楚国君臣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便认为齐国可能要遭殃了。毕竟在齐国之前有前车之鉴,因为十年前卫懿公好鹤而亡国,看来齐桓公好鹿也是重蹈覆辙。

等到齐国人每天都大吃二喝的时候,恐怕也就是齐国气数将近的日子了。管仲为了能够让这场戏演得更好,于是让人以四十枚铜板的价格,去收购楚国的稀有动物。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