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这几位优秀教师,有你认识的吗?

2020-09-10 23:23:01 作者: 象山这几位优

03

张满根:39年扎根在农村

西周中学语文教师张满根1981年毕业于宁波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39年的教师生涯,他一直扎根在农村。他说:“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看你获得了多少,而应该看你贡献了多少。”

中娄中学是张满根教育生涯的第一个驿站,那是由一个叫“太平寺”的寺庙改建而成的乡村初中,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教室是一间间矮小而简陋的平房,墙壁是用黄泥抹的,一到下雨天,教室的烂泥地又湿又滑。但张满根却安居乐业,他接受了初三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鼓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在门背后开辟了“板报”,把学生的习作贴在门背后。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在了门上,大受鼓舞,从此爱上了语文,爱上了课堂。

调到儒雅洋中学后,学校大了点,但居住条件更加落后了,张满根蜗居在高不到2米,面积不足3平方米的厢房里。但他的工作热情不减,利用业余时间办起了文学社,当起了主编,将学生的作文刻在蜡纸上,自己印刷,自己装订,然后送到每一位学生手中。有些孩子光吃饭,吃不起菜,张满根就把自己每月工资的四分之一拿出来,资助贫困生。他还专门学会了理发,为不常回家的住宿生理发。

后来,张满根又调到下沈中学,现就职于西周中学。无论在哪里工作,他都一如既往,默默拼搏于教学第一线。

04

张霞: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丹城三小语文教师张霞已经在教育战线奋斗了24年,她说,和学生一起成长,感觉很幸福。

张老师总是喜欢给孩子们制造一个个惊喜。比如,在新生入学时,在每个孩子的《新华字典》扉页用心写下班主任寄语:快乐中学习,阳光下成长;经常自制甜点作为奖励,孩子们在感受蛋糕的香甜时,更感受到老师的爱;她会突然给孩子们读自己的教学故事,让孩子们分享她的快乐。这学期开学第一天,班里的每一位孩子都收到了张老师的礼物——一封信。孩子们好奇地捏捏信封,咦,里面装着什么?“我摸到了一块橡皮。”“我摸到了一根小棒,哇,是棒棒糖吗?”……孩子们兴奋地边说边拆开信封,信的内容还被张老师画上一个大大的“爱心”。橡皮寓意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信中的寄语是鼓励孩子们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要有信心克服;棒棒糖是让孩子们感知知识的甜蜜,做一个最棒的少年。普普通通的礼物,却包含了张老师对工作的用心,对学生的热爱。

有一位孩子成绩不佳,脾气火爆,经常仗着身强力壮欺负同学,人人避而远之。一次,他又欺负了同学,张老师将他请到办公室。出乎孩子的意料,他并没有挨批评,而是被张老师请去欣赏鱼缸里的一条小鱼。“这条小鱼漂亮吗?”孩子点点头。“它叫斗鱼,虽然好看,但很可怜,因为鱼缸里只能养一条。”“老师,为什么不能养两条?”“因为这种鱼要欺负其他鱼,所以注定它是孤独的,不快乐的。”他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这位孩子又时不时被请到办公室去欣赏斗鱼。渐渐的,孩子有了变化,到了期末,他被评为“进步生”。孩子上了初中后,还依然记得张老师办公室里的那条斗鱼。

05

史松林:打造书香校园

史松林是林海学校的副校长,林海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基本是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功能房不足,甚至没有独立的阅览室。史松林却让这所硬件环境不佳的学校,变成了富有特色的书香校园。

林海学校举办的读书节有声有色,走进学校教学区,小走廊成了“大讲坛”,一个个“说书先生”,有说有表,有章有法,拍静木,挥扇子,将古今兴亡、人间冷暖、爱恨情仇,生动形象地演绎出来;小走廊成了“大舞台”,一群群“朗读者”,振臂高呼“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奋发自强”;小走廊成了“大庙会”,张灯结彩,熙来攘往,学子们置身其间,猜谜互动,赢取阅读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