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孩子走出大山 黔东南剑河县一对夫妻教师坚守乡村教学点18年

2020-09-11 17:42:22 作者: 为让孩子走出

9月9日剑河县岑松镇屯州小学孩子们正在享受营养午餐 杨家孟摄

乘着秋风,踩着细雨,我们来到了这一个深藏于苗寨中的小学——岑松镇屯州小学。银灰色的铁门,红绿相间的塑胶球场,白色的砖房里传来一阵阵清脆的读书声,“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这是一年级潘桂仙老师的班级里孩子们传来的对韵歌,潘老师和她的丈夫杨漾都是这个小学里的老师,他们在这个小学坚守了18年,只为了让这些乡村里的孩子走出大山,让孩子们通过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改变自己的命运。

9月9日剑河县岑松镇屯州小学老师潘桂仙老师和孩子们玩丢手绢 杨家孟摄

我们见到潘老师和杨老师时,他们正从办公室里走出来,准备去给孩子们上课,潘老师教一年级的语文,杨老师教二年级的数学,夫妻俩边交流教学方法边上楼。“上课”,刚才和妻子有说有笑的杨老师突然严肃起来,在杨老师的一声令下,孩子们乖乖坐好,专心听杨老师讲课。在潘老师的课堂上又另是一番景象,只见讲堂上出现了一个小老师,一个小孩子正在给孩子们领读。潘老师的眼里泛着鼓励的光,她时不时地纠正孩子们的错误,“乡村里的小孩子容易自卑,需要给他们机会锻炼,给予他们鼓励。”潘老师告诉我们。下课后,夫妻俩又一改课上的严肃样,温柔地给孩子们整理红领巾,陪孩子们打篮球、跳绳和丢手绢。

9月9日剑河县岑松镇屯州小学老师杨漾和妻子在讨论营养午餐菜品采购 杨家孟摄

2002年,潘老师和杨老师从柳川镇加禾小学调入岑松镇屯州小学,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教学环境比较堪忧,这是杨老师初到屯州小学时对学校的印象。“想讨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杨老师说,2003年,杨老师着手组织学校工作,他决心要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经过十八年的努力,学校的教学环境得到逐步地改善,建起了塑胶球场和图书室,安装了投影仪,电风扇等设备,基础设施完善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在蒸蒸日上。

9月9日剑河县岑松镇屯州小学老师杨漾和妻子正在陪孩子们看书 杨家孟摄

夫妻俩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天未亮,夫妻俩已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夜已黑,他们却还未归家。每天中午,他们舍掉自己的午休时间监督孩子们作息,“外面有小溪,有公路,午休时间不守着,怕孩子们出去不安全”潘老师说,最让夫妻俩挂念的是班上的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今年屯州小学总共有80名学生,其中15名为留守儿童。他们不仅要传授他们知识,还要将更多的爱给予他们,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夫妻俩经常去家访,了解学生们的家庭情况,想办法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工作中,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夫妻俩都在尽可能地给予像这类孩子更多的爱,而往往难于顾及家里80岁的母亲和未满1岁的孙子,每每谈起,夫妻俩总觉得有一些亏欠。

9月9日剑河县岑松镇屯州小学老师杨漾在给学生整理佩戴红领巾 杨家孟摄

对于夫妻俩的工作,同事们都表示很钦佩,同在屯州小学任职的杨秀儒老师在谈到夫妻俩时,竖起了大拇指,他说:“两位老师在这里工作兢兢业业,他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钦佩,有时候他们为了照顾这边的孩子,母亲生病了,都不能在跟前照顾,只能让亲戚朋友代为照料,确实很敬业。”

9月9日剑河县岑松镇屯州小学老师杨漾在教学生们打篮球 杨家孟摄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八年,夫妻俩熬白了头发,在问及是什么支撑他们坚守了这么多年时,潘老师悲从中来,眼眶泛红,她说,“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农村这孩子没有文化,走不出大山不行,所以只有拼命地教这些学生,要他们掌握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父母对他们的期待。”十八年的艰苦坚守,工作上的艰辛,她没有哭,但是这些孩子却牵动着她的心,让她潸然泪下。“老师,我要去岑松读书了,我舍不得你,你很好,你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我生病了,你给我吃药,帮我刮痧”她的学生杨欧兰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