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白衣执甲护人民,山河无恙悄然归

2020-09-17 09:43:15 作者: 军队支援湖北

腊月二十九,武汉采取阻断措施。大年三十,驰援武汉的号令下达: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3支医疗队共450人,紧急赶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接到命令时,陆军军医大学的宋彩萍正在巡查病房。从临危受命到整装待发,短短4个小时里,宋彩萍做好了一切准备,唯独没来得及坐在那桌摆好了的年夜饭前吃上一口。饭菜尚温,16岁的儿子乐乐已经在机场紧紧拥抱着即将出征的妈妈。

送行时,乐乐给即将奔赴武汉的妈妈一个紧紧的拥抱。曾理摄

那一天,本该是万家团圆的时刻。可危难之际,总要有人去负重前行。

那一夜,正在南京参加新冠肺炎防控督导任务的李琦教授匆忙赶回重庆集结,连家都没时间回就再次奔赴武汉;说好了今年哪也不去,就在上海陪家人的海军军医大学李文放主任再一次食言了;面对父母特意赶来包的一桌团圆的饺子,空军军医大学的张兵华匆匆吃了几口就继续忙着准备出发……

此后,一批批军队医护人员还在不断集结。2月2日、13日、17日,大中型军用运输机从沈阳、兰州、广州、南京、乌鲁木齐、西宁、天津、张家口、成都、重庆等地呼啸起飞,梯次降落武汉天河机场。

2月2日,空军出动8架大型运输机空运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天河机场。王传顺 摄

截至2月17日,抵达武汉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人数已达4000余人,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多个医疗单位。

他们之中,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兵,也有去年刚踏入军队大家庭的文职人员;有多次在重大卫勤任务中直面生死的老军医,也有从没外出执行过任务的“90后”;有常年和烈性传染病打交道的感控专家,也不乏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非传染病专业医护人员。

人生经历或有不同,但所有逆行而来的白衣战士,有着相似的信念:“国家人民有危难的时候,如果作为军人都不站出来,那我们还能指望谁呀?”

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一群刚下飞机的火箭军女兵,并肩而行,以行李为“纽带”连成一排,缓缓走向大巴车。那道特殊的“人墙”,让观者不由联想到了1998年抗洪时的大坝,跨越时空,颜色相近的迷彩,再次筑成似曾相识的“血肉长城”。面对凶险莫测的天灾,她们又一次把同胞护在身后。

“召之即来”,更要“来之能战”。驰援武汉,于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而言,无疑就是上战场。

战时状态,白衣执甲,唯余坚守阵地的执着和冲锋陷阵的血性。

来武汉前,有些医疗队队员从未踏入过传染病病房,第一次在穿戴防护装备的条件下工作,难免会不适应。虚脱、呕吐……类似的例子,在医疗队刚到时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她们不是不想走出“红区”休息休息,可身处抗疫一线的战场,目睹着疫魔的残忍和武汉人民的伤痛,她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坚强。

网络上曾流传过一段短视频。视频中,一位护士蹲在卫生间呕吐,因为空间狭窄,护士长只能站在门口关心她。她叫沈雪,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中一位90后的呼吸科护士。1月29日中午,由于前一天下夜班后没有休息好,沈雪走进病房没多久就感觉头有些昏沉,坚持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缺氧带来的呕吐感一阵强过一阵。这时,一位50多岁的患者需要打留置针,患者的血管很难找,作为操作能手的沈雪强忍着身体不适,屏神定气,一针见血。处置成功后,沈雪立刻冲出病房,脱下防护服就直奔卫生间……

第二天,沈雪再次申请回到“红区”病房,她在微信中说:“一个护士最幸福的,就是能为患者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儿。”

时常劝慰战友保重身体,可轮到自己时,却又往往不由自主地想为这场战疫拼尽最后一丝体力,这在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中是一种常态。

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一科医护人员紧张忙碌(2月24日摄)。新华社发(王皓宇 摄)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