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禅位之后,曹丕终于说出了,“禅让制”的本质

2020-09-11 18:22:11 作者: 汉献帝禅位之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禅让制度”,大家一定会想起“尧”和“舜”,而如果说起“尧”和“舜”,大家也一定能够想起“禅让制”。

“尧”和“舜”是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圣君明主,它们俨然已经成为了历代贤德帝王的楷模和“代名词”。“尧”和“舜”的贤德之处,莫过于他们能够“任人唯贤”,甚至就连由谁接任君主的天子之位,也同样是以“贤”为标准的,于是,我们便知道了一个历史名词——“禅让制”。

众所周知,尧看到舜的贤德,于是就把帝位传给了舜,而后来舜又看到了禹的贤德,于是舜又把帝位传给了禹,这样的“帝位传承”完全是以“贤德”为标准的,所以这也就成就了尧和舜巨大的历史美名。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两千多年之后的魏文帝曹丕回答了这个问题。当汉朝的末代皇帝汉献帝把帝位“禅让”给曹丕之后,曹丕终于说出了。“禅让制”的本质。话说公元220年,早已沦为傀儡的汉献帝刘协,迫于无奈,不得已把皇帝之位禅让给了曹丕,曹丕即位之后,竟不禁脱口而出地说了一句话:“舜禹受禅,我今方知”。

不要小瞧了这简短的八个字,正是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道出了古代“禅让制”的真实本质。曹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天下唯“贤者”得之的“禅让制”,原来却是地地道道的唯“权者”得之的“争夺制”。

那么,“禅让制”到底存不存在呢?其实我们可以这么来说,“禅让制”是“‘名’存‘实’不存”,有“禅让”的美名,却无“禅让”的“美行”,大名鼎鼎的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舜逼尧,禹逼舜”。

韩非子的这六个字的评价,其实意思也十分明了,一个“逼”字就道出了事情的全部真相,无论是尧禅位于舜,还是舜禅位于禹,其实都是被逼的,那是一种无奈,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悲哀!

可是,这种“无奈”与“悲哀”,却在“禅让”的光辉外衣之下,隐伏了两千多年,直到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才终于扯去了这层外衣,使得“禅让制”的真相才浮出水面。当然,在曹丕之前,韩非子所说过的含义相同的话,毕竟也只是“分析”或者“猜测”,而曹丕却是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明的。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起的“禅让制”,关于这一点,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不妨一起来留言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