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率兵南下,刘备带十余万百姓慢慢撤退,是立人设还是真爱民?

2020-09-12 12:58:20 作者: 曹操率兵南下

三国乱世,每个霸主若想守住自己的江山,都要有自己的一番谋略和决断,也就各有特点。曹操大气,孙权稳重,而刘备向来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仁德。

早在他还没有自己的一番天地的时候,他就展露出了自己的仁德。曹操南下时,情况十分危急,按理说,刘备最应该做的就是火速撤离。可他却带着十余万百姓,浩浩荡荡地逃跑,不肯丟下他们,可谓感人。但时间过去,世人的看法变得更多样,刘备的真性情也愈发被怀疑。那么问题来了,刘备那么做,真的是因为他仁慈爱民,义薄云天吗?

大军南下

刘备在历史上的贤名可谓天下昭彰。小说《三国演义》中,更是把他描写得极为忠厚老实,仁德良善。他“出身汉室正统”,为人谦让,经常推辞不受别人送上门的城池和权位,还很体恤百姓。也因此,他被人夸赞高风亮节。

说起来,刘备的仁德应该是真的,至少他性格中应该有温顺的部分,很可以忍耐,也足够容人,对待百姓和兵士的态度也很关怀。

但要是说刘备的这份仁德十分纯净,没有一点杂念,就太虚伪了。如果说,刘备是乐于表现自己的仁德,并且以此为他的资本,或许说得通一些。比如刘备一到荆州,就仁慈爱民,礼贤下士。这一举措最終目的当然就是邀买人心,效果也很明显,“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

刘备身世关乎汉室,平时又表现得很值得追随,所以当时权势地盘都还不大的他,最大的资本就是民心。那么他事事以民为本,也就不奇怪了。

后来,一心要夺取荆州的曹操挥师南下,来势汹汹。刘表去世后,守荆州的就是他的儿子刘琮。刘琮看此情景,当即就投降了,但是却没及时告诉刘备。等到刘备知道的时候,曹操已经率着大军到宛城了,几乎是兵临城下,刘备顿时大惊。

事到如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刘备就从樊城出走,计划南下渡过长江,占据江陵。但这一跑,就出现了问题。

拖家带口逃跑

刘备是习惯了逃跑的,但这次逃跑可谓危急。刘备刚跑,消息就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曹操知道江陵有很多的军需物资,只恐自己晚到一步,那些东西就会被刘备据为己有,于是他留下了辎重,自己立刻带着轻骑追刘备。

刘备这边十万火急地跑,曹操那边快马加鞭地追。刚好,刘备的逃跑路线要路过刘琮所在的襄阳。当时,襄阳的人听说曹操要来,都很惊慌。而刘备这一路过,可就走不了了。

襄阳当地有一些士人百姓是听说了刘备的贤明的,立刻收拾收拾就跟着刘备一起跑。刘琮的部队此时也人心惶惶,听说有逃跑的大部队,竟然也一起逃跑了。最后跟着刘备的人加起来竟然多达十几万,你牵我拉,扶老携幼,组成了浩浩荡荡的“南撤”大队。

百姓不清楚局势,好像刘备也不清楚,他竟然愿意带着这些人一起跑,仿佛全不知道自己有多危险。曹操风风火火,日行三百里,他每天吭哧吭哧,也就走十几里路,这哪里是逃跑,分明是等死。

不仅如此,当属下劝刘备赶快自己逃跑,赶到江陵保住地盘好东山再起的时候,刘备却还是坚持与十余万人同行,说了一句名句:“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这大约就是“以人为本”最早的出处了。也因为这句话,他声名倍增。但事实上,现在的以人为本,是说以人为根本,但刘备所说的真正含义,大约是以人为资本。

“仁德”的真相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刘备兵力财力都一般,当时诸葛亮虽然已归麾下,但还来不及大展拳脚。而刘备想要争天下,想与第一等的豪强并列,唯一的路线就是得人心,他所做的这些仁德的举动,换来的别人对他的尊敬、奉迎,就是刘备最大的资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