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是古代农业上的战略性物资,古人如何“守护”耕牛?

2020-09-13 17:19:16 作者: 耕牛是古代农

虽然颁布了保护耕牛的法律,就要严格的遵循下去,耕牛大多也都出现在基层,为了更好的做好法律中的项目,就必须从基层抓起,为此上级还对基层加大了管理,与此同时还会实行一些具体措施,来保护基层耕牛的数量。

1.不定时盘点耕牛数量

为了防止有人私自屠宰耕牛,政府会不定时的盘点耕牛的数量,为了防止屠夫在夜晚杀牛,每天晚上还会进行一定的巡逻,为了加强管理,和降低排查难度,规定屠夫在夜间不仅屠杀那种动物,都如同盗牛法一样,同样会受到处罚。

为了确保农民家的耕牛情况,农民在进行农作物种子交易购买时,还需要通过牛具来当做凭证,如果农民家只有土地没有耕牛。

他们也发的到农作物的种子,自然也不会有耕种结果,这些细微的措施都要求农民保护好自己的耕牛,不私自对耕牛进行猎杀和食用。

在灾害发生之后胡,清政府更加是严禁平民买卖耕牛,如果被查到或者盘查耕牛数量时发现,就会按照法律进行处罚,但是人都吃不饱了,怎么可能还有多余的粮食来供牛吃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道光年间,林则徐还设立了一个新机构"当牛局",这个机构主要就是负责接收灾民无力供养的耕牛。

通过国家的介入,可以让灾民通过耕牛换取一些保命的粮食或者口粮,还保证了耕牛的数量,这些方式足以看出各朝代对耕牛是有多看重。

2.强化基层官员职责

在灾情期间,政府会加大对基层官员的要求,要求官员要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业务,并下达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在清朝雍正年间,政府规定各级关于对于私宰耕牛排查不利者,将会被认定为从犯,并从重处罚。

在乾隆年间,如果因为自己的失职造成私宰耕牛的地方官员,按照失察的宰杀数量进行处罚,私宰耕牛一二只的罚三个月的俸禄,三四只则罚六个月,五只以上罚九个月,十只以上就是一年。

如果数量更大则是降级处理,很多地方官员辛辛苦苦一辈子,才做到一个官员,自然会认真对待。

一般情况下寻常百姓也不会宰杀耕牛,因为耕牛毕竟对自己有利,所以不会有人主动去贩卖耕牛,除非迫不得已,但是在灾荒年间,这种情况可能就会比较严重,遇到饥荒时,自己的口粮都难以满足,对于耕牛更是无力喂养,所以就卖给屠夫。

当饥荒非常严重的时候,别说牛肉,就连人肉都尚有人吃,在《饥荒谣》中记载"戒人食牛人怒嗔,不见前村人食人",这种情况下再怎么禁止,也形同虚设。三、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耕牛对于农业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耕牛在对于受灾地区灾后重建必然有更加突出的作用,农民自然也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是当"人相食"的情况来临时,被饥饿折磨的人们,谁又能在乎一头牛的死活。

1.减少牛肉的销售

当饥荒特别严重时,清政府也直接向灾民直接发放耕牛,例如在乾隆三十六年,山东曾经被洪水淹没,乾隆皇帝赏四百头牛,来提高救灾的效率,还有就是官府给灾民饮料。

用来养牛或者买牛,对于穷民,官府则是通过借贷的方式,让其购买农作物种子,之后秋收之后再来更还。

牛肉贩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暴利,当时政府也没有办法,所以只能从牛肉上面下功夫,常言道:"伏望特下有司立法,凡倒死牛肉每斤不得过二十文"通过官府的干预,大幅度压低了牛肉的价格,让那些屠夫无利可图。

正是有暴利的驱使,才让耕牛不断的被宰杀,把牛肉调成贱价,滥宰滥杀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2.从源头阻断市场

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很多人就喜欢吃牛肉,但是为了保护耕牛,政府就在吃牛肉的人身上下功夫,当时南梁的官员谢谖,就因为自己在家偷偷吃了牛肉被别人告发,最后免去了官职,被变成平民,这种算是杀鸡给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