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盼接过小雪视力的人,能帮孩子看一眼校园

2020-09-16 08:08:07 作者: 她盼接过小雪

岳池县人民医院肿瘤二病区外的走廊。张渺/摄

2019年,魏萍和小伟、小雪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小伟和小雪住院期间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小雪去世后,魏萍回老家整理女儿的遗物。受访者供图

那是一副窄窄的肩膀,在深夜医院走廊的日光灯下颤抖着,显得尤为单薄。

肩膀的主人正在签署一份文件,申请捐献自己14岁女儿的遗体。

这份文件总共3页,40岁的魏萍认字,但写不好字。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帮她填好了其他信息,最下面的签名栏,她比着身份证,描出了自己的名字,最后在名字上按了个红色指印。

2020年8月31日晚上,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人民医院肿瘤病房,魏萍与女儿告别。

不到两年里,魏萍38岁的的丈夫、14岁的女儿,先后因脑胶质瘤去世。两个月之前,她19岁的儿子小伟也被确诊尿毒症。如今这个年轻人正躺在岳池县人民医院肾内科的病床上,接受透析治疗。

命运投下的重物接连坠至魏萍肩头。她不到1.6米高,很瘦。

小雪的遗体交给了位于南充市的川北医学院,供医学研究使用。“想让医生弄明白,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回事,让这样的事情不要在别人身上发生了。”魏萍说。

在这座地处中国西南部的小县城里,遗体捐献“几年都不见一例”。用几位医护人员的话来讲,这里的家属和病人通常并没有“这样的觉悟”,“当地人观念比较传统,讲究入土为安”。

爱迪眼库的医生连夜赶到岳池,摘走了小雪的眼角膜。这是一家非盈利性组织,2014年经四川省卫健委(原四川省卫生厅)批准成立。因癌症去世的歌手姚贝娜曾有一枚角膜被捐到这里,点亮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一个23岁年轻人的世界。

志愿捐献遗体的申请书一式两份,魏萍把自己保留的那份对折,跟一摞浅黄的、白色的医疗单据一起,塞进随身的挎包中。初秋的黄昏里,这位刚送走小女儿的母亲,站在岳池县人民医院的小花园里,讲述自己的故事,时不时会停下来,怔一小会儿。

先前的两个月里,这座夏日的小花园开着紫薇花和西洋杜鹃。紫藤密密麻麻地缠绕在架上,撑起绿色凉棚。然而对魏萍来说,这是一段最残酷的风景。

小花园连接着两栋住院楼,魏萍女儿住在南楼,儿子住在北楼。从一栋楼走到另一栋楼,将近200步,她总是步履匆忙,从没时间坐一坐休息椅。大部分时候她用脚爬楼,等不及电梯。

2019年3月之前,魏萍的家庭还是四川乡下普通的一家四口。夫妻俩打工维持生计,一儿一女在广安市念书,成绩都不错。他们刚借了钱,翻修了乡下老家的房子——一座红瓦白墙的小二层。

厄运接踵而至,迅速毁掉了这一切。

第一个倒下的是魏萍丈夫,这个家里的顶梁柱被确诊为恶性脑肿瘤。病情从突然发作、确诊,到最终夺走他的生命,只有短短半年,同时让这个家庭背上八九万元债务。

“我们本来很勤快的。”魏萍说。

她今年40岁,云南人,佤族。这个大山里的女人自称“黑妹”,娘家以种香蕉为生。她只读过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帮家里放牛,种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后,是女儿拿着识字课本,从“a、o、e”开始教会她汉语拼音。

19岁时,她在老家遇见了来云南打工的丈夫,就跟着对方,到四川广安岳池县花板乡生活,扎下根来,生了一儿一女,过了21年。

从一座大山里走出来,进入另一座大山,魏萍的生活并没有好多少,夫妻俩都“没什么文化,只能做体力活儿”。

她在工厂里给工人做过饭,当过保洁,做得最多的是搬运工。她曾在装修队里扛大包,40斤的涂料包,丈夫先搬起来,放到她肩膀上,然后再摞上去一个,再一个。她一次能扛3个,加起来120斤,超过她的体重。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