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自认继承汉室,为何却不定都长安而是定都洛阳呢

2020-09-12 08:42:44 作者: 刘秀自认继承

我们知道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也也称前汉和后汉的,但是西汉和东汉的说法多一些,之所以西东之分,主要指的是都城问题,西汉定都长安,而东汉定都洛阳,那么问题就来了,刘秀汉室子弟,也认为自己是继承汉室,那为何不定都公认的都城长安而是定都洛阳呢?

这第一个原因倒是很简单,因为刘秀称帝的时候长安还在更始帝手里,刘秀那时只是由更始帝派遣出抚河北的大将,刘秀自立的时候只是控制河北,别说长安,也洛阳都没拿到手,刘秀是在建武元年的十月才拿到洛阳,从而定都洛阳。至于长安,刘秀并非不想,毕竟长安是都城,拿到长安更名正言顺,但是长安当时是更始帝的重兵所在,刘秀派兵偷袭两次都不成功,日后长安又陷入赤眉军包围,此时再攻长安不是帮更始帝解围嘛?所以刘秀那时只能定都洛阳。

这第二个原因嘛,之所以定都洛阳而不是河北某地,也很简单,因为洛阳是不逊色长安的大都市,周朝东迁之后就定都洛阳,虽然周王室衰落,可是洛阳依然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都市,刘邦一开始还以洛阳为都城,后来才迁到长安,定都洛阳也有利于控制河南中原一块,在拿不到长安的情况下,定都洛阳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第三个原因则是地理环境,应该说,地处中原的洛阳在经济上一直好于关中的长安,长安的优势在于有关中之险,在经济上还是要逊色于洛阳。像赤眉军占领长安后,就遭遇大饥荒,这主要原因就是关中无法提供那么多粮食供给。而洛阳则不会,洛阳地处中原,四通八达,河北和河南的粮食都能快速供给给洛阳。在当时的情况下,选择洛阳是必然的,选择长安则是不可能的,要知道长安刚刚经过更始和赤眉两大政权的折腾,陷入饥荒之中,怎么可能作为都城。

前面三点都是刘秀为何一开始选择洛阳为都城的原因,那么刘秀为何不学刘邦一样,再迁都长安呢?其实刘秀也不是没这样想过,毕竟西汉定都长安数百年,长安才是国家中枢,但是刘秀最终还是没有走出迁都这一步。其原因就是涉及刘秀集团内部的问题了。

定都这种事,表面上看很简单,实际上是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而且一旦定下很难改变,比如说朱元璋这样强势的皇帝,对南京也一直不是很满意,一直想换都城,最终还是作罢。

刘秀表面上有不杀功臣的说法,但是刘秀背地里是很忌惮这些功臣的,他平定河北的时候就是依靠各种利益交换才成功,拿到南阳后马上加大南阳集团的势力,定都洛阳有利于南阳集团的势力壮大。

刘秀是南阳人,他起兵发家的地方是河北,南阳和河北是他的根基所在,这点和刘邦不同,刘邦虽然是沛县起家,但是真正的根基在关中,他深得关中人心,关中也是他楚汉争霸时的大后方,所以定都关中等于回到老家。而刘秀的根基是南阳和河北,他选择南阳定都会引得河北不满,选择河北定都会使得南阳不开心,而洛阳定都,一方面双方都能理解,另一方面,也都能影响河北和南阳,使其不会出现自立集团,日后东汉能维系的主要原因就是河北和南阳人心在东汉这边。

洛阳可以维系河北和南阳人心,那是因为洛阳和河北和南阳都不算远,可是长安就不同了,长安离河北和南阳都远,而且要是迁徙到长安,必然要提拔关中人士,这样必然会影响河北集团和南阳集团的利益,这是两者都不能接受的。(董卓要迁都到长安,关东诸侯反对,本质上就是关中人和关东人的对抗。)

刘秀本质上并不是什么强势皇帝,他手下的那些功臣很多是和刘秀合作的地主豪强,刘秀对这些功臣颇为忌惮,在统一后就限制他们,不让他们过度干涉朝政,而表面上这些功臣也是乖乖的,可是一旦涉及到迁都影响到他们利益的情况,马上就变脸。据说刘秀流露出迁都的想法后,各大功臣都蠢蠢欲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稳定刚刚平定的天下,刘秀自然不会做出迁都的行为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