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启的无奈:关于宋国开国之初的若干历史问题

2020-09-12 15:11:53 作者: 微子启的无奈

宋国的开国者乃是殷商族人微子启,《荀子》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也就是说,在西周封国中大半都是姬姓族群,其余可以享受分封的诸侯,必是有功之臣,或是前朝贤人,无非这些类别。姜子牙属于有功之臣,微子启显然属于前朝贤人。

当然,在西周建国时,作为王室发源地的岐山地带,是距离周天子最近的区域,这些区域也自然被分封给了最为亲信的人,《左传》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如毕、原、晋、虢、雍等国,皆为周天子文武两代的重要人物,如文王辈有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鄷、郇等国,武王辈的则有邗、晋、应、韩、凡、蒋、邢、茅、胙、祭等,足有近三十个诸侯国。

这些分封之国,往往占据要害之地,可谓是掌握着天下格局。如当年殷商朝歌地界,曾经有数百年商人文化,即便有反叛之意,亦无反叛之力。周王室对殷商的防范和监控是非常严格的,最开始的微子启虽为贤人,但并未被周王室视为控制朝歌疆域的首选。当年殷纣王驾崩之时,其子武庚尚且在世。这位公子在殷人之中,亦是颇有号召力,重要的是,新旧换代之际,如果选择殷商贵族来掌控局势,是比周王室委派一位朝臣要名正言顺得多的。

在商周之际,世俗中流行的原则是”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谓灭亡其国,不绝其祀,这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一种比较流行的传统。如三家分晋,屡迁晋君;秦灭卫国,数徙卫公,都是这种传统的体现。因此来说,武庚就是管理殷商故地的绝对人选。

当然周王室是不可能完全放任武庚的,殷商毕竟历经数百年,精神文化根深蒂固,朝歌开发亦近百年,资源丰富,若要发动叛乱是相当容易的。于是,除了在朝歌周围分布姬姓诸侯国外,更是在都城周围安排卫、蔡、霍等国,以管叔、蔡叔、霍叔为“三监”,随时掌控武庚之动向。武庚的一举一动,都被周王室所监控,这自然就刺激了武庚的仇恨。《史记》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谁也没想到,周武王信任的弟弟们,居然与前朝太子联盟,发动叛乱。所谓"疑周公",众皆可知,乃是西周建国之初,王室之间的第一次权力争夺战,只是为武庚所利用而已。

《尚书》载:“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这场叛乱似乎还不是个小叛乱,武庚挑拨周王室成员的矛盾,甚至还挑动与中原人战争数百年的淮夷族群,形成联盟,共同对抗嗷嗷待哺的西周王国。《史记》载:“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此时的微子启才真正出现在史书中,《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这个微子启当年显然还可能会成为殷商的国君,只是由于太史的据理力争,才导致王位旁落,被纣王所夺。选择这个微子启作为统治殷商故地的人选,周公是有深思熟虑的。

微子启于周无片土之功,当年纣王登位,自己就已经心灰意冷。谁也不能否定,成为殷商王国的统治者,这样的念头就没有出现在微子启的心中过。而西周灭殷商,杀掉了殷纣王,又杀掉了殷纣王的儿子。周王室推选自己作为殷商故地的直接统领者,无非是将曾经属于自己的东西还给了自己,不要白不要。

只是,狡猾的周公,不再将朝歌这样可以据险自守的好地方留给微子启,而是将大平原上的商丘,即宋国给了微子启,将殷商故地的人们迁徙到此地,又“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封伯禽于鲁”,纯正的姬姓血统的诸侯国环伺在宋国周围,即便微子启还想发动复国运动,几无可能。虽名义上宋国乃是前朝王族,今朝贤人,但周王室对其防备之心,与防备武庚如出一辙。在无数双警惕的眼中,宋国的发展,艰难重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