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对诸葛亮有个特殊称呼,非但不是无知,反倒体现刘禅的优点

2020-09-13 15:12:30 作者: 刘禅对诸葛亮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说到诸葛亮与后主刘禅之间的关系,刘备“白帝城托孤”之际,就明确地给自己的儿子们立了个规矩。《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诸葛亮集》载:“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从这段遗言中可以看出,刘备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对待诸葛亮不能仅仅将其当成臣子,还要像父亲一样的尊重。不过,在《三国志·后主传》注引《魏略》中却出现了一段非常奇怪的记载。该传提到,后主刘禅曾经公开说过这样一段话:“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只负责祭天这样的事情,至于国家大事就交给葛氏来处理。

大家都知道,汉末三国时期对人的称呼有两种,一种是称呼此人的表字,如诸葛亮就应该称之为孔明或诸葛孔明,如果直呼“诸葛亮”则为大不敬。另外一种称呼则为“诸葛”,也就是称呼诸葛亮的姓氏。而在刘禅的这段话中,既没有称诸葛亮为“孔明”,也没有称为“诸葛”,而是称为“葛氏”,这究竟是刘禅对诸葛亮不满而特意叫错了还是一个不小心少说了一个“诸”字 呢?

问题的答案很简单,这两种说法都不对,刘禅对诸葛亮的称呼并没有错。而且这种称呼不仅与称诸葛亮为“孔明”和“诸葛”同样亲切,同时还能体现出刘禅知识广博的一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原本诸葛亮的姓氏还真不是“诸葛”,而是真的姓“葛”。

这个说法有根据吗?的确有根据,出自《三国志·诸葛瑾传》注引《吴书》。该书记载到:“(诸葛瑾)其先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这也就是说诸葛亮这一族原本并不姓“诸葛”,而是姓“葛”。结合其他相关历史记载来看,“诸葛”这一姓氏的出现,还有一段颇为曲折的故事。

在先秦的时候,诸葛亮的先祖的姓氏,还没有哪个“诸”字,只单纯的姓葛。葛姓来源于夏朝时候葛国国君的姓氏,后来葛国灭亡了之后,葛国的子孙四散迁徙,其中一支就来到了山东。最开始,葛家的先祖们来到了山东的诸县,在这里定居繁衍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年,诸县的葛姓中有一脉再一次迁徙,来到了山东的阳都县。但是在此前阳都县已经有了一个姓葛的家族了,并且势力庞大。为了和阳都县的葛家区分开,来自诸县的葛家,取了诸县的“诸”字,加在前边,以示不同,这就是诸葛姓氏的由来。

不过,诸葛亮的先祖由“葛氏”变成“诸葛氏”,时间已经非常遥远。东汉早期史学家班固在撰写《汉书》时,就曾经为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立传。在该传中,班固并没有提及诸葛丰这位西汉早期名臣的姓氏问题,而是直接写下“诸葛丰字少季,琅邪人也”之语。这至少说明早在西汉年间,“葛氏”这种称谓已经被“诸葛氏”所替代。而在数百年后,后主刘禅的“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一语,却无意间道出了诸葛亮姓氏的源头,至少说明刘禅在青少年期间阅读过大量的文献和古籍,否则的话就不可能如此了解“诸葛氏”这一姓氏的来由。

最后附带说一句,刘禅口中的“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并没有埋怨诸葛亮的意思。前面提到,刘备在临终之际对儿子们有过交代,自己死后国事交给诸葛亮负责。刘备之所以这么做,原因有两点,一则是刘禅过于年轻(继位时年仅十六岁),二则他对于刘禅的能力有些担心。因此,此后蜀汉帝国由诸葛亮主政原本就是刘备的意思,后主刘禅也忠实地遵从了父亲的遗命。而祭天也是古代朝廷的一件大事,象征着皇权,都是由皇帝亲自主持进行的。刘禅的意思很明确,自己是蜀汉帝国的皇帝,主宰一切,诸葛亮负责国事,也是经过自己同意的。有部分人认为这是刘禅对诸葛亮主政不满,这个理解其实是一种误读,没有弄明白其中真正的含义。至于说到刘禅称诸葛亮为“葛氏”,也提出过刘禅的一大优点:博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