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是英雄,后半生被迫做著名词人,谁让辛弃疾感觉到郁闷?

2020-09-23 09:48:32 作者: 前半生是英雄

最近,一部网络电影《辛弃疾1162》上线,该剧通过让人热血沸腾的英雄故事传递出主人公辛弃疾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因而被定义为“高起点定位、主旋律导向、精品化理念”的网络电影代表作品。电影很不错,完美地展现了辛弃疾归宋以前气壮山河的经历,不过电影的时长有限,如果拍出辛弃疾的后半生,估计会让很多观众郁闷。

辛弃疾的人生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出生到23岁时南归宋朝,这个时候的辛弃疾是大英雄,可以说是战神级别的人物,在战场上已经达到了人生巅峰。第二个阶段是归宋后直至人生终点,“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大爷变成了著名词人,在文学上达到了人生巅峰。

战场上的无敌将军归宋时,南宋的执政者是宋高宗赵构,一生主和的宋高宗不需要辛弃疾这样的暴力分子,虽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但却马上遣散他带过来的部下,然后让他做的是江阴签判这样负责文案工作的职位,之后陆续做过知府、提点刑狱、转运使,安抚使,就是没有让他接触更擅长的军务,包括继任的皇帝都是如此。

很明显,辛弃疾在南宋不是很受待见,即使是主张北伐的宋孝宗也不太敢用他,虽然欣赏他的《九议》、《应问》、《美芹十论》等建议,却因为辛弃疾比较激进,和朝堂上的主战派都无法很好地融合,只能弃之不用,曾经杀得金人胆寒的辛弃疾在宋孝宗发起的“隆兴北伐”中竟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

辛弃疾闲极无聊,在湖南做安抚使时,以剿灭盗贼和震慑不服王化的蛮人的名义,组建了一支2500人的特种部队“飞虎军”,史载:“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结果因为“飞虎军”太能打,转头朝廷就把他调到江西去做安抚使,让他离开这支部队,至此后,辛弃疾也明白了,主动不在接触军务,老老实实的做文官。

从湖南离开后,辛弃疾做了检讨,得出“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的结论,从自己几乎每年都要被调任也能看得出来自己在南宋朝堂上的尬尴地位。灰心的辛弃疾开始在江西上饶修建庄园,并给自己起了个“稼轩居士”的称谓,才四十出头的他没有施展抱负的舞台,起了隐居田园的心思,此后,辛弃疾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在闲居。

辛弃疾之所以不受重用也不仅仅是因为南宋朝堂上不断变幻的国策,他投奔宋朝时才23岁,从小在金国长大,对南宋这边的情况不是太熟悉,带着草原民族习性的金国官场显然更直率一些,放在南宋,或许很多大臣会认为年轻直爽的辛弃疾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再加上他是“归正人”,很多人对他都有疑虑,不敢让他接触军务。

等到年纪渐渐长大,熟悉了南宋朝堂上做官的习性后,又早就把人都得罪光了,他又无党无派,在南宋连个同年都没有,有什么事也没有人能帮衬,虽然和陆游、朱熹的关系很不错,但这几位在当时也是属于不得志的被压迫人士,大家只能一起买醉感怀不公了,陆游、朱熹只是因为主张不得认同,辛弃疾却是始终得不到南宋朝廷的真正信任。

公元1207年,南宋宁宗开禧三年,当准备发动“开禧北伐”的韩侂胄再度想起辛弃疾时,他已经病重不能前行,不就后带着半生遗憾病逝。23岁南归投宋,68岁病逝,辛弃疾蹉跎几十年,所有的抱负和遗憾只能寄情于诗词当中,只能多次“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英雄般的辛弃疾在23岁时就死了,有着战神潜力的辛弃疾在后半生被南宋朝堂上摇摆不定的战、和争论以及和光同尘的官场环境硬生生逼成了千古词人。#辛弃疾#宋高宗#南宋收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