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了猛女花木兰的北魏,是个怎样的朝代?小部落熬成中原大帝国

2020-09-11 10:53:46 作者: 诞生了猛女花

花木兰,是中国“巾帼英雄”形象的金牌代言人。众所周知,该角色出自北朝民歌《木兰诗》。虽然这可能是虚构的作品、虚拟的人物,但所处的时代并非完全架空。根据诗中所描绘场景及关键词,目前史学/文学界一致认为,木兰身处的朝代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而她作战的对象,则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柔然。

说到“魏”这个国号,咱们首先会联想到以战国时期的魏国,或者三国时的曹魏,它们都是曾经雄踞中原的强大农耕政权。

但与上述二者相比,北魏却相当“非主流”:这个王朝的创立者拓跋家族,起源于东胡的游牧民族——鲜卑;在百年间内,它从一个边陲小部落,逐步成长为统一北方的中原帝国;在这个过程中它不断自我学习、进化,成为了首个成功(也许是短暂的)将北方各民族整合入汉文明体系中的划时代王朝。

而《木兰诗》中的一些关键词,也体现出了北魏的时代特点,如木兰作为平民女子却会骑马;同时出现了“可汗”、“尚书郎”这两个分属游牧及中原的头衔;“黑山头”、“燕山胡骑”等地名,也与北魏出击柔然的真实历史记录高度吻合。

因此,像下图剧照中,北魏军队在草原上对战柔然铁骑时、竟然步兵为主体的情形,在真实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北魏打击柔然,基本上是骑兵对骑兵,依靠更高一筹的技术优势、战术水平、后勤实力,时常上演追打对方几十里、几百里甚至数千里的壮观场景。(木兰诗中其实已经透露了这一情况,下文也会提及)

下面,我们就看看北魏的传奇逆袭史。拓跋氏崛起的时代背景:司马氏集团自毁河山,各民族枭雄逐鹿中原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当初蒯彻对汉高祖刘邦说的这九个字,几乎是中国古代数千年治、乱交替状态的最精准概括:一个王朝先兴后衰,当达到一个临界值后,天下群雄顺势并起,为了争夺未来唯一的话语权而大打出手。

但司马氏的西晋还是开创了先河。在之前,王朝的归属权,是在中原“衣冠华族”内部不同的家族之间易手;而到了晋朝,司马氏及其支持者集团狼狈逃向江南后,原本华夏族的发源地——黄河流域,沦为了原本处于附属地位的内迁少数民族的角力场。

在接下来的上百年间,以匈奴、羯、氐、羌、鲜卑为代表的各族力量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族之间、同民族内部的不同姓氏之间、甚至同姓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血腥征服战,除偏安东南一隅的司马氏之外,中原大地上先后诞生了20多个政权,其中16个较为强大的个体被后世称为“十六国”。

这就是史学界所说的“五胡十六国”时期。但是,这些豪强都没有彻底整合整个北方的能力,曾经最接近这一目标的氐族前秦政权也只是昙花一现。而最终结束乱象、统一北方,将时代发展推向南北朝的,则是起初极不起眼的鲜卑小部落——拓跋氏。

从弱小部落逆袭为中原之主,根据关键首领来划分,拓跋氏的崛起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阶段一:拓跋猗卢,从原生部落,到官方认证的藩国

曹魏时期,拓跋家族在首领拓跋力微的率领下迁徙到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并且向中原入质称臣。直到其后的晋武帝司马炎时期,中原王朝延续着长期以来对周边民族的软硬兼施、离间分化国策,使得这一部落的发展被严格控制。

晋惠帝司马衷时期,八王之乱使朝廷的控制力逐渐减弱。不仅如此,多位藩王纷纷调动内迁少数民族武装,这也让曾经被严格束缚的匈奴、鲜卑等部落得到了扩张的机会。

在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公开扯起反晋大旗后,拓跋氏在首领拓跋猗卢的率领下,坚定站在晋王朝一边。当时还处于游牧状态的拓跋氏,凭借强大的骑兵力量,先后多次帮助晋军击败叛军。凭借战功,在公元310年,拓跋猗卢被晋王朝封为代公,以代郡为封地(河北省内),不久后再次进爵为代王。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