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丑不至惑君?全体朝臣高统提议立曹氏为后,什么样的人适合为后

2020-09-11 22:46:32 作者: 貌丑不至惑君

《清平乐》中,我们看到皇后郭氏被废以后,大臣们全体极力举荐曹氏入宫为后,仁宗皇帝问及韩琦此事,韩琦的一句“曹氏为人诚信,遇事沉稳,貌丑不至惑君”让赵祯震惊。

那么在宋朝,什么样的女子可以成为皇后呢?大臣们又为什么那么齐刷刷一致举荐曹氏入宫为后?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皇后

1、多是高门贵女做皇后

中国古代,多是高门贵女入宫为后,一般的平民女子很难入宫做皇后。

宋太宗曾立下规矩,皇子的妻子,必须从家道已经败落的勋旧之门中选择,这样做的结果,既可以保证皇族系统高贵,又可以防止外戚专权,可谓一箭双雕。

勋贵就是祖上帮朝廷打天下的人,这样的人有绝对的忠诚度。

宋真宗还是皇子时,嫡妻是潘氏,忠武军节度使潘美的女儿。

第二任嫡妻,也是他的第一任皇后,是安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

仁宗第一任郭皇后:祖父是平卢节度使郭崇,太祖赵匡胤对郭崇非常器重,死后追封为“太师”。父亲是崇仪副使、赠忠武军节度使、中书令兼尚书令允恭。郭家地位非常高。

陈熙春是杨太后的养女,长得好看,又有教养,也是宋仁宗恋爱中的白月光。

宋仁宗爱她却无法给予后位,因为她是是茶商之女,朝臣们决然不会同意,最后割爱送其出宫。

真宗皇帝为了立刘娥为皇后,接刘娥回宫时,为了给予其高贵的血统,修改了刘娥的简历。

皇家宗正司这样记载:刘娥,祖籍太原,其祖父是后晋、后汉时期的右骁卫大将军刘延庆,父亲刘通是赵匡胤时期的嘉州刺史。

刘娥出生时,父亲刘通病故,其母庞氏带着襁褓之中的刘娥投奔娘家。庞家家境一般,刘娥从小就干活维持生计。十三四岁时,跟随兄长刘美来到京城。十五岁,遇到了还是王爷的宋真宗。

看看这修改后的简历,刘氏是名门之后,血统高贵,可以立后。刘家是勋旧之门,选择刘家的女子为后,符合祖制。

依照宋太宗时立下的规矩,立刘娥为后,就完全可行了。

2、有文化、知进退、懂礼仪

皇帝是天,皇后是地,皇后是一国之母,祭天是皇帝的事,祭地就是皇后的事了。皇后需参加大量的祭祀活动。

皇后和一般的妃嫔不同,后宫大事小事都归皇后管。

小到女工,膳食,大到财务,后宫的吃穿用度,年节的开销。后宫的一举一动也是牵动到全天下,一点也不夸张。

仁宗的张贵妃喜欢吃金桔,京城也就开始流行,就导致金桔的价格暴涨数十倍。

嫔妃们喜欢珍珠,朝廷下令采购,导致珠价暴涨。

宋仁宗要选梳头夫人,苗娘子不带头饰,只以导引术梳头,也是为了不让宫内用的饰品价格暴涨。

过年过节仪式的操持,皇后需要处理大量的礼仪事件。

上元节,皇帝带公众女眷们看灯,高兴之余,计划在端午时再办一场灯会。这时,曹皇后便出来制止:宫内崇尚节俭,上元节本一年一次,再办一次,没有必要。官家非常认可。

而从小处理家务事的能力,待人接物、文化素养,并不是随随便便能教出来的。而是日积月累,从小在家庭里的熏陶,家庭文化底蕴的影响。

刘太后能一步一步晋升皇后,太后,垂帘听政,她的高等教育是在张耆家的十几年博览群书完中成的;

苗娘子的见识和教养是从小在刘太后身边学到的;

曹皇后自不必说,那些酿梅子、酿酒,做点心,做营养餐,自是从小跟随家族中的奶奶们,姨妈们的身边习得。曹氏熟读经史,心系民生,家国情怀和祖上三代军事贵族的底蕴息息相关的。

这种耳濡目染就像《知否知否》里的明兰,也是从小跟在祖母身边,学习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