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有何影响?竟让崇祯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用其观测天象的皇帝

2020-09-11 22:46:07 作者: 望远镜有何影

望远镜,西方近代科技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是如何传到中国的呢?中国是何时接触到望远镜的?

望远镜的出现,就和科学史上的很多发明一样,“事出偶然”。1608年,一位荷兰人从两个小孩玩弄两片透镜中,打开“脑洞”,做出了简易的望远镜。第二年,伽利略在此基础上改进,放大32倍的望远镜就此诞生。之后,过了46年,一个16人的荷兰使团离开印度巴达维亚港,于两个月后,他们抵达虎门码头。

他们的到来受到了当时广东的两位藩王的热烈接待,并于次年10月2日,在紫禁城见到了顺治皇帝。当时的欧洲,依旧被马可波罗的故事所影响,希望可以和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用中国的瓷器以及茶文化,来满足他们心中对于东方世界的美好追求。这一次,他们也带来了不少科学仪器。

所以,这次到访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求中国开放对荷兰的贸易。使团的组成人员,除了政府使节外,更多的是东印度公司高级商务官及成员。

由此可以看出,在为未来的贸易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其中的管事约翰·尼霍夫,还将沿途所见所闻,以画稿的形式记录下来,回国后做成了版画和游记,为西方世界第一次直观了解中国,提供了直接资料。

其实,望远镜被发明不久,就有传道士将其“传入”了中国。第一个“介绍人”,是耶稣会传教士阳马诺来华,于1615年,他让中国人知道了这一项发明。而让中国人看到望远镜,则是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他还和李祖白共同翻译了《远镜说》,介绍其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13年后,徐光启认识到望远镜的重要性,向当时的崇祯皇帝申请,要装配三架望远镜用来观测天象。6年后,中国的望远镜顺利产生了,崇祯皇帝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天象的皇帝。

清代乾隆皇帝以后,广州的显贵达人家中, 都以拥有其为风尚。当时,还给它取了一个极富中国色彩的名字——千里镜。不少高官,都是它的忠诚爱好者。阮元,曾在道光年间就任两广总督,创办广东学海堂,曾经不吝言辞赞美其“可以让眼睛看到‘看不到’的物体,用途极为广泛,尤其用来观测天象。”

其实,望远镜的传入中国,可以说是“西学东渐”的开头,也可以说,中国开始逐渐学会接受了西学。而当时的广州,就成了接纳这些“西学”的“开放城市”。所以,当地人也就能较他人更早嗅到“商机”。欧洲国家虽然希望中国大敞国门,但从贸易角度而言,他们也希望市场有一些东方的味道。

168年前,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海德公园拉开帷幕。那时的清朝廷,国库没钱,没法派出政府参展团。不过,很多中国商人却认为商机不可错过,而英国方面也希望中国可以参展。

所以,一些在华的英国商人,以及地方官员,在展会前一年的7月,分别在广州和香港,多次召开会议,推进这次展会的顺利参展,还成立了参展委员会。

这次展会收获颇丰,徐荣村携带参展的“荣记湖丝”斩获金银大奖,也是中国产品第一次在世界博览会上拿到第一名,也让这款产品打开了国内外市场。其它的参展商品,如牙雕、鼻烟壶、折扇等工艺品,也深受好评,用评委的话说,“没有任何竞争对手”。

那么,当地人是如何和老外们打交道的?

当时的广州商人,独创了“广东英语”,又被称为“鬼话”,就是在英语商业词汇旁边标注中文。不光他们讲,连那些老外们也要这么讲,否则没法顺利交流。

其实,贸易一直和“文明”紧密捆绑,就如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多少年后,在中国举办的世博会,是不是再次证明了这个?

17世纪诞生的望远镜,对欧洲天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中国的文明带来了新的元素。随着它传入中国,中西方就天文历法展开了“斗法”,通过其观测天象,中国天文学家改变了对日月、五星、恒星乃至宇宙的认识。除此,在军事战术中也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这些成就都极力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