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曹操李世民,三大帝王级诗人诗才大比拼谁能胜出?

2020-09-13 00:05:04 作者: 刘彻曹操李世

公元前132年黄河决口,梁、楚十六郡国被泡在水中。汉武帝很注重水利建设,更知道洪水对粮食的致命性摧毁。这次洪水退去后他组织起十万人筑堤治水,但是下次洪水来临时,这些好不容易修建起来的防洪抗洪措施并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是直接被洪水摧毁。

再次大面积受灾,汉武帝心中十分难受。但有时人力在自然灾害面前就是如此渺小,哪怕他是皇帝,也不能下一道圣旨让泛滥的黄河水返回之前的河道。朝廷年年治水,但黄河之水却年年吞噬万物。今年夏天长江流域降水量偏多,全国都在关注抗洪抢险。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没有现在的现代化设备,但肆虐的洪水却一点不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年的百姓有多惨?

因为治水不利,东郡百姓遭灾达23年之久。面对这种情况,汉武帝想出了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移民。他把灾情最严重地区的70万百姓迁往关中、朔方。接着他到泰山祭拜天地,然后在公元前109年征调四万人再次治水。这次汉武帝不再坐镇长安指挥,他亲自来到抗洪抢险第一线与四万人一起研究方案,甚至亲自下水伐竹运土。大概是诚意感动了上天,为患23年的黄河水终于舍得离开肥沃的土地,再次回归到预定的河道。

满身泥泞的汉武帝看着再次听话的黄河水,回想这二十几年的艰难,又憧憬一下明年的丰收场面,当场就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瓠子歌》。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钜野溢,鱼弗忧兮柏冬日。

正道驰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

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

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齿桑浮兮淮泗满,久不返兮水维缓。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汛流难。

搴长筊兮湛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颓林竹兮楗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

这首即兴写下的诗篇也成为汉武帝的代表作之一,它与《秋风辞》、《悼李夫人赋》等作品共同奠定汉武帝在文学上“长卿下、子云上”的地位。

公元207年曹操远征乌桓,这时的曹操已经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袁绍去世后他又吞并了袁绍的地盘,可以说除了乌桓,北方已经全都成为曹操的地盘。南方的刘备孙权此时还不成气候,整个天下,曹操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老大。而这次北征乌桓,曹操更是在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转败为胜,白狼山之战中乌桓单于蹋顿被临阵斩杀,胡、汉降者二十余万。曹公一战扫北。

不久曹操又得到了袁绍两个儿子袁尚袁熙的人头,这次北征乌桓可以说圆满收工。心情大好的他在回军途中暂时忘记了自己丞相和将军的身份,他想当一会单纯的诗人,一个单纯遇到一件高兴的事,就想把这件事写下来,让所有人分享自己快乐的诗人。曹操不是普通的文人,他的快乐自然也不是普通文人的境界。

回军途中路过碣石,这是秦皇汉武曾经登上的碣石,曹操自然不会错过。他在萧瑟秋风中也登上这座山,虽说这座山的主峰海拔也不过695米,但在曹操眼中却是别有一番风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在得胜归来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眼中,普通的山水树木花草都变得辽阔而可爱,哪怕秋风萧瑟也没有一点荒凉之感,它们与日月星辰相映衬,反倒是天地辽阔风景独好。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