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孤忠之士也是三姓家奴,可原来的主公却依然看重他

2020-09-13 15:14:36 作者: 三国演义中的

在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极具贬义的词:三姓家奴。这个词特指老板换的很多、无法从一而终的变节之士。这其中最典型的要算是吕布,曾经追随丁原和董卓,最后自立,前后换了三个老板,说他是变节之士实至名归。但是在三国的历史上也曾有过这么一个人,也曾经在一生中追随过三个老板,按照一般士人的标准,他也算是一个“三姓家奴”,可是奇怪的是,这么一个人,却在敌我双方都享有不错的名声。这个人,就是在《三国演义》中为了劝谏刘璋而被磕掉门牙的黄权。

任职刘璋集团

黄权字公衡,是巴西郡阆中县(今四川阆中)人。他从小有才名,在当郡吏的时候,被益州牧刘璋看中,便招他做了主簿,为其掌管文书。后来刘璋的别驾张松看自己的主公没什么发展前途,于是与法正打着让刘备去打张鲁的名义,迎接这位日后的“蜀先主”入蜀。此时黄权是少有的清醒之人。他劝谏刘璋:“左将军(刘备)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三国志.黄权传》)

应该说,黄权的说法鞭辟入理,乃是金玉良言。可惜刘璋已经被张松忽悠的昏了头,不但不听黄权的话,反而把他贬到广汉去当县长。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同黄权所言,刘备调头攻击刘璋,刘璋最后投降。在此期间,刘备所到之处,蜀中官员望风归降,只有黄权,据广汉小城固守。后来还是刘璋给这位老部下写了亲笔信,这才让他投降。可见黄权虽然归降,但是确实已经尽到了人臣之节。后人评述道:“权既忠谏於主,又闭城拒守,得事君之礼。”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黄权谏主这一段的描写非常精彩。黄权在苦劝刘璋无效的情况下,竟然张嘴咬住了刘璋的衣服。刘璋在张松的挑唆下,用力一扯,将黄权摔倒在地,连门牙都磕掉了。这么一加工,黄权的忠义形象跃然纸上。任职刘备手下

黄权事业的第二期,是在刘备手下。应该说,刘备的能力确实比刘璋要强,他知道这位新部下的重要性,于是厚加礼遇。公元215年,曹操打败了张鲁,张鲁逃入巴中。在此时,黄权已经是刘备的偏将军,他力劝刘备阻拦张鲁。“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三国志.黄权传》)。于是刘备让黄权带队去迎击张鲁,可张鲁已经回头投降了曹操。刘备于是发动汉中战役,将曹军击退,占领了汉中,坐稳了蜀地天下。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准备征讨东吴孙权,以给关羽报仇的名义重新占领荆州。此时,黄权认为刘备的进步计划过于冒险,于是劝谏说:“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三国志.黄权传》)。大致的意思就是吴军也很能打,不该轻视。咱们水军顺流而下,前进容易撤退难,应该谨慎。我希望能为主公打前锋,主公还是在后方坐镇的好。

但是刘备此时却自信满满,非得要自己亲自指挥大军。而和自己意见相左的黄权,则被他放到了江北防御曹魏。这一战结果众所周知,刘备夷陵大败,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而可怜的黄权,也在撤退时候发现道路已经被东吴截断,无奈之下,他只得北投曹丕。

消息传到蜀中,很多大臣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刘备斩杀黄权的家人。刘备此时身体已经不好,想起黄权为自己考虑的种种,他又哪里有脸去惩罚这位部下。于是他叹息着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三国志.黄权传》)此后待黄权家人如同往常一样。而黄权的儿子黄崇,也投桃报李,在邓艾进攻绵竹之时,为国尽忠而死。任职曹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