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从明太祖谥册看到“宫城一体”

2020-09-10 16:14:34 作者: 现场|紫禁城

玻璃画槅扇

三友轩紫檀嵌玉槛窗

600年的历史文化,也让中华民族在制作工艺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劳动智慧在此汇集。这件在正楼展厅宁寿宫区展出的漆纱,制作于1773年,这是它在二百多年来首度与公众见面,因其脆弱的表面状况,以后恐怕也不容易再有机会公开展出。宁寿宫花园的内檐装修是公认的乾隆时期工艺巅峰水准,紫禁城内无出其右。而这件漆纱的工艺复杂程度与制作难度,即使在宁寿宫花园之中,也称得上数一数二。以今天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未能实现对其工艺的彻底理解,更难以原样复制。

正楼展厅宁寿宫区展出的漆纱

故宫博物院此次也在空间布局上有两处巧思:一个是设置了“宝座屏风区”,让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下当时皇帝上朝的场景。另外,展览也设计了一个大的沙盘,在沙盘上观众可以感受整个紫禁城的恢宏布局。

“宝座屏风区”

观众可在沙盘上感受整个紫禁城的恢宏布局历史剪影:溥仪退位“诏书”、七角五分的故宫门票

东雁翅楼展厅主题为“生生不息”,空间色彩采用绿色,意在表示故宫博物院成立后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通过“1914年·初开紫禁城”“1925年·肈建博物院”“1933年·战时护古物”“1949年·重整修缮队”“1961年·首荐颁国保”“1987年·瑰宝列世遗”“2002年·大修百年计”7个历史节点,讲述了昔日皇宫成为博物院后发生的故宫文物南迁、中轴线建筑测绘等事件。大量的老照片影像、史料档案以及实物展品,呈现了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各方面的工作成果以及发展过程。

展览引入当事人的视角,从他们的日记、回忆录和文章中寻找材料,用鲜活的第一视角经验作为文献的补充。比如,在讲溥仪出宫时,展览用到了逊帝溥仪、内务府大臣绍英和当时执行《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的李石曾三个人对事件的回忆,给观众提供了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修正清室优待条件》

下面的则是很有历史意义的一件清帝退位的“诏书”,主要内容是表述清朝的皇帝溥仪将退位,清朝终结。

清帝退位“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