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得意之举,中唐复兴最关键一战,李愬雪夜袭蔡州

2020-09-12 21:38:46 作者: 唐宪宗得意之

唐宪宗的得意之举,中唐复兴最关键一战,李愬雪夜袭蔡州,

中唐之衰,一在中央权威垂而不振,二在于各地藩镇林立,与中央武装对抗。

到唐宪宗李纯即位为帝时,虽经王叔文短暂的改革,有了一点中兴之象,但这两大顽症仍然无一解决。

唐宪宗继承乃祖遗志,念念不忘削平藩镇,在他运筹之下,唐朝以有限的中央武力,积极运筹,居然武力消灭了淮西镇,实现了藩镇一统的元和中兴。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役,就要称得上雪夜袭蔡州了。

一、中原腹心之患淮西镇

淮西镇在哪里?

该镇辖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申州(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光州(治所在今河南潢川),也就是今天河南的最南部,从驻马店到信阳一带。

淮西镇有三个特点:

一是割据时间很长。自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节度使李希烈起兵造反,到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已割地自治30余年。

二是地理位置极其敏感。众所周知,中唐时代长安地区的战略物资,大部分要靠江淮地区接济。淮西镇虽然没有直接控制淮河和运河航道,但它东临沿淮要地,如果任其割据自立,对淮河中游诸镇的影响极坏,极有可能掐断供给通道。

三是气焰极其嚣张。淮西镇节度使吴元济虽然只有3万余军马,但他对朝廷一不通气二不妥协,一直采取极为嚣张的武力对抗,唐廷虽然组织过一些讨伐,但都以失败告终。

针对这些特点,不管从政治上考虑杀鸡儆猴,还是军事上先弱后强逐次削藩,唐宪宗都务欲灭之而后快,在他一力坚持之下,唐朝调集了多达12万的军队进攻淮西。

其时藩镇与朝廷武力对抗是常态,朝廷多次出兵讨伐藩镇,大部分以失败告终,而失败之后,朝廷便不得不承认藩镇的独立,长期下来各藩镇便有恃无恐,不把朝廷当回事。所以吴元济起初并不怕朝廷大军。

唐宪宗起初试图先礼后兵,试探着招降吴元济,以双方各作一定让步,来换取名义上的投降。但被吴元济拒绝。此情此景,勾起了唐宪宗一段耻辱的记忆。

二、名将李愬

当年唐宪宗的爷爷德宗在位时,淮西等四镇起兵造反,德宗发诸镇兵讨伐,从泾州调来的一支讨伐军经过长安时,因为向皇帝索要赏赐而不得,部队造反攻入长安宫城,大杀李唐宗室,唐德宗带着太子和皇孙李纯仓皇逃出长安,几乎不免于难。朝廷的威信自此更加堕落。

此时又是淮西作梗,幼年的屈辱涌上心头,新仇旧恨令唐宪宗怒不可遏,当即决策放弃招抚,全面进攻淮西。

天子一怒,举国震动。官军从四面八方发起进攻,淮西三州顿时狼烟遍地。然而由于统帅所用非人,诸路军马各怀异心,谁也不肯用力向前,淮西镇军队又极为强悍,故而官军连连失利,勉强靠着兵多将广得以保持不败。战争打了三年,一直处于胶着状态。

由于连年用兵,唐朝的中央财政已经颇感困难,朝野众臣不少人建议撤回兵马,不能再打下云了。然而一撤兵,等于又回到唐德宗时打不过便低头的耻辱状态,唐宪宗在宰相裴度的支持下坚定不移地执行武力讨伐的策略,严令诸军不惜一切代价持续进攻。

其他的藩镇如平卢镇、成德镇都在观望成败,并不时制造混乱,企图干扰唐军灭藩。裴度见形势危急,便以宰相之尊,亲自请命到前线督军。唐宪宗大感欣慰,专门下诏任命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也就是前线的总指挥。此前,唐宪宗已委派名将李晟之子李愬派到前线任将军,这两个人到前线,立即改善了淮西前线的局势。

李愬是个天才将军,虽然其父李晟是号为“万人敌”的名将,但李愬入仕后从未参与过军事,并无半分军事经验。

然而这都不影响李愬的发挥。他到淮西前线后,迅速以惊人的军事天才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他对屡败的兵士善加抚治,慢慢积聚起人人思战的士气;对淮西军善用示弱之术,故意显露出军纪不整的表相,打消敌军对他的提防之心;在具体战术上,他不像猛将李光颜那样猛冲猛打,而是小口慢吃,逐渐扫荡淮西外围的据点,积小胜为大胜,形成对敌优势;在任用人才上,他俘虏了许多淮西的将士,不像其他将军那样,因为怨恨敌军捉住就杀,而是择其长而用之,通过降将吴秀琳、李祐等人的指点,李愬得以深入了解淮西三州的驻防情况,使得取胜的底数大大增加。

 1/2    1 2 下一页 尾页